当DeepSeek掀起大模型变革的同时,大模型的能力升级、性价比提升等也在深刻影响着电商行业,创造着“用DeepSeek直播一天卖出3.3亿”、”电商产品图生成成本从5000元降到2元”的故事。甚至在大模型“变现”仍未形成商业化闭环的当下,已有电商玩家投入大模型、AI应用研发的新赛道创业之中。还有人用AI实现了带零经验的残疾人赚到跨境第一桶金,“当AI在满世界‘放烟花’的时候”,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在垂直领域试验着技术平权能否重构人力价值。
“前年开始,我做了一个实验,让四个职高的孩子用AI做跨境,跑了一年,他们实现了几百万营收,赚了大几十万。”跨境商家、外贸团长董振国告诉记者,为了这项实验,他给了学生们两个全新的跨境店铺,给他们讲跨境电商的基础逻辑后,就让他们借助AI工具去完成选品、产品表达(包含生成产品标题、文字介绍、图片等)、广告投流等运营流程。去年,他还带着几位残疾人以同样的方式开了店,年底分红时他们每人赚到了四五千块钱,“这个过程中他们所有的策略都去问AI,按AI说的照猫画虎填空一样,流量就来了。”
他相信,随着DeepSeek的火爆,这样看准细分需求的AI应用会越来越多。“DeepSeek之前,Picballs内部用了一年多,可以本地部署,但没办法推出商用,因为一旦上网算力和API消耗很贵,生成一张图或视频的成本是30-50元甚至更多,必须把成本压缩到更低才能让中小卖家愿意去尝试。”钱大柱表示,他们通过DeepSeek本地部署优化自己的大模型,带来的算力成本下降,也大幅降低了Picballs的商用成本。
不少电商从业者愿意为这样诞生于行业本身的应用付费。“我直接找大卖,看他们公司内部的AI用什么?能不能让我用?我们做广告投放接入的AI接口就是一家年交易额70亿左右的上市公司,他们管几十万个产品,自己做了AI系统后,广告部从几百个人减到十来个人,还是管着公司几千家店。那我交点钱,用他们的技术,也就有了人家的投放经验。”董振国告诉记者,他按照销售额百分之几的提成给该公司的应用付费,一个月的支出大概是1万五到两万,但能驱动出四五十万的交易额,觉得挺值。
一个现实是,在电商行业的大部分场景下,目前的AI使用仍更多是为了降本增效。一位公司年销售额超过5亿美元的广州跨境大卖告诉记者,目前他的公司AI应用仍比较窄,通常用于产品图片的主色改复色,产品换背景图,但对于产品生活化的呈现不够,很难取代真人拍摄的质量。目前,在服装设计上,AI也多用于系列款的设计演变参考,设计师会通过AI来多多延展风格和设计,从中找到一些新的趋势和灵感,但是无法直接使用,只能作为一些灵感的补充。如何挖掘AI的创造力,对行业的大多数玩家来说仍是挑战。
“去开拓。”这是这个行业在当下最朴实的回答。AI可能带来的跨境门槛放低、竞争加剧面前,董振国聊起他的团队在AI“创品”中的尝试。在梳理、总结电商平台大量“爆品”类别、标题、评论等基础后,他们基于AI生成了一个“未来爆品”的新品开发报告,交由工厂生产,上市三周在美国市场卖出了三十多万美元。除此之外,在AI的助力下,他去到了原本并未计划的日本、南美市场。在AI与各行各业的碰撞带来兴奋或紧张之下,AI和人总要互相引领着,去不曾到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