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供应环境可持续性关键绩效指标报告(2023年度)》显示,2023年上海市经济总体平稳向好,年用电量达18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其中,本市发电量10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占全年用电量的54.9%;市外来电8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占全年用电量的45.1%。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上海电网负荷首次突破4000万千瓦关口,远超3800万千瓦的最大用电负荷预期,而迎峰度冬形势同样严峻,预计上海市冬峰负荷将突破3500万千瓦,较2023年增长2.8%……
2024年,上海电力坚持扎实推进本质安全企业建设,加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现“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平台成功上线,安全生产平稳有序,全年实现了“零伤亡”和“六不发生”的目标。全年在沪机组发电量(含皖电东送)约占上海本地发电量的三分之一,供热量约占上海公用电厂供热量的一半。特别是在迎峰度夏期间,成功经受住了两次超强台风以及创历史第二的连续高温天气的考验,闵行H级燃机、吴泾电厂11号机组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完成保供任务,赢得了上海市发改委、经信委、电网公司等的高度赞誉,生动诠释了央企“压舱顶梁”的忠诚担当。
2024年8月,上海电力漕泾综合能源中心二期项目全面进入建设阶段。作为上海市“十四五”重点能源建设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漕泾二期项目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水平”为准则进行高质量建设。凭借上海化学工业区集中大量热用户的供热优势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该项目将打造成为一个安全可靠、清洁高效、绿色低碳、智慧创新的融合式大基地,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贡献更大力量。漕泾二期项目采用主参数31兆帕/600/620/620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发电技术,国产化率高达99%以上,同步建设高效烟气除尘、脱硫、脱硝设施,排放标准优于上海市《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欧盟最先进排放标准,实现了烟气超净排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该项目采用的烟气深度余热利用、空预器二分仓、“人与自然”和谐景观等13项先进技术,在能耗、环保、调节等性能指标方面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电网调峰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洁高效的燃机电站建设对于上海电网稳定供应至关重要。其中,闵行燃机项目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容量最大、效率最高的H级重型燃机(最高出力750兆瓦),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该项目已于2023年投产运营,比欧洲同类型项目晚开工却早投产,成为全球首台投入商业运行的GT36燃机,创造了历史新纪录,为重型燃机国产化和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在建设中的上海临港重燃保障机组也将于2025年中投产,将进一步缓解上海能源保供压力。
上海电力坚持“深耕上海,站稳周边,推进海外,打造西部规模化清洁能源大基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等。2024年新能源项目开发呈现“井喷”发展,获取新能源指标超千万千瓦;在新疆、甘肃、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加快建设4+N个百万千瓦清洁能源基地,甘肃宕昌一期20万千瓦风电项目、天祝一期20万千瓦风电项目等并网发电,高效完成超百万千瓦装机容量优质新能源项目并购;新疆木垒120千瓦风储项目、黑龙江七台河31.25万千瓦风电项目等已开工建设;山东招远9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已获市级路条批复。全力打造华东沿海海上风电基地,稳居华东区域第一方阵。积极推动崇明、奉贤、浦东等多个新能源项目落地,充分利用地处负荷中心的区位优势,做好送受两端工作。近三年来,上海电力新能源发展快速推进,为绿色转型积蓄了强大势能。
以为例,据预测,2025年我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将达102亿元,到2030年有望突破千亿元。大量分布式电源成为构建虚拟电厂的关键因素,上海是虚拟电厂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由国家电投牵头研发的虚拟电厂平台,实现了对电力用户可调负荷、分布式、分布式电源等的聚合和协调控制,根据预测的现货价格自动发出指令,成功调度充电站将50千瓦时电量从0时转移至4时,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并实现盈利,成为我国首个虚拟电厂调度用户负荷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获得盈利的案例。
不久前,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公布了135项“中国上市公司ESG最佳实践案例”,上海电力长兴岛电厂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创新示范项目成功入选。该项目是国内最大且首个将二氧化碳用于保护气的CCUS全流程项目,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截至发稿前已安全运行1.4万小时,累计供应二氧化碳超过6万吨。该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万吨级燃机碳捕集装置的空白,对我国低浓度烟气CCUS领域技术提升和产业化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0月18日,上海电力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顺利完成罗马尼亚Prime 129兆瓦光伏项目股权交割,实现了公司新能源项目在又一个欧盟国家的落地。项目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于2024年10月1日完成罗马尼亚外商直接投资审查(FDI),成为近年来首个获批的中国国有企业新能源投资项目。Prime项目位于罗马尼亚西南部,总装机容量129兆瓦。Prime项目的成功交割标志着上海电力在中东欧地区的清洁能源发展迈出了坚实一步。
目前,上海电力境外装机超20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土耳其、匈牙利、马耳他、黑山、日本、塞尔维亚等国家。上海电力是日本最大的实体投资中资企业,已投产新能源超25万千瓦,其中茨城筑波电站是日本最大的农光互补项目,福岛西乡村项目是日本单体规模第三的光伏电站。上海电力也是匈牙利前三的外资光伏发电企业,已投产新能源超过33万千瓦。在新征程上,上海电力坚定不移推动项目高质量落地,持续加大环地中海和中东欧地区新项目开发力度,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推广实施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的“中国方案”。
回顾2024年,在推动公司绿色转型、持续做优增量的过程中,上海电力孜孜不倦地坚持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筑牢奋斗根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首次公开选拔三级单位“正职”,选好配强“领头雁”。全面加强干部梯队建设,大力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2024年成功举办第三届“春申杯”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数量、参赛人数再创新高。连续三年三届“春申杯”,通过破格提拔部门中层、外委员工直接转正等激励措施,有力营造了尊才重技、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春申杯”已成为上海电力“为人圆梦、为企选才、技能兴企”的金字招牌。围绕“学识、见识、胆识、悟性、理性、韧性”,累计举办13期“高手论坛”,讲心法,谈经验,致力形成“人人争当解决问题的高手”浓厚氛围……
展望2025年,上海电力将聚焦“均衡增长战略”,坚持干字当头,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在做好安全生产、能源保供基础上,全面加快清洁转型步伐。首先,把新能源投产作为首要任务,确保新疆、黑龙江、甘肃、内蒙古等一批新能源项目尽早投产;紧盯沿海省市,全力推动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同时,确保漕泾二期、项目四台百万千瓦机组建设如期实现节点目标,上海重燃保障机组高质量投产。针对境外,上海电力将坚持响应国家“”倡议,深耕细作,推进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土耳其、日本、希腊等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围绕虚拟电厂建设、绿氢、绿甲醇项目示范、独立储能、CCUS创新应用等领域,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向“绿”而行,点亮未来,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行稳致远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