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后湖、甲子一、甲子二海上风电场,装机容量达140万千瓦,建成粤东首个百万千瓦海上风电基地;中广核内洋一期、二期等大型光伏基地,装机容量突破50万千瓦;陆丰核电、陆河抽水蓄能电站、汕尾电厂、甲湖湾电厂等重大电力能源项目轰鸣推进;红海湾三、四、五、六海上风电和国管海域粤东海上风电基地001试点项目有望在今年开工建设,届时,全市在建电力能源项目将达到1300万千瓦,“风光水火核储”一体化全业态综合能源体系加速形成。
科技创新是加快能源转型、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红海湾实验室的落成,让海上风电设计建造技术、多能互补研究有了“最强大脑”。2024年9月,超大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中广核“伏羲一号”在汕尾市后湖海上风电场建成投运,绿电供能、智能投喂、自动清洗等五大系统,着力打造“海上粮仓+蓝色能源”融合发展新样板。未来,“伏羲一号”不仅将集成网箱养殖、光伏和风力发电等功能,还具备新能源制氢、水下储能等实验装备。